胃潰瘍往往和十二指腸潰瘍聯系在一起,它們都屬于消化性潰瘍。兩者的病因和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有時難以區(qū)分。
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一、病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為胃潰瘍的重要病因,一般認為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癥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導致胃酸對屏障的損害及胃黏膜的侵蝕作用。
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常吃刺激性食物,可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引發(fā)消化性潰瘍,不良生活習慣還可導致胃腸功能失衡。
胃酸分泌過多:胃酸過多在胃內發(fā)生腐蝕作用,損傷胃腸粘膜,會出現吞酸、反胃、吐酸的現象,甚至造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嚴重后果,胃、吐酸的現象,是不可忽略的吐酸現象。
二、臨床表現和典型癥狀
胃潰瘍的臨床表現與十二指腸潰瘍有些類似,但又有自身特殊性。
胃潰瘍的臨床表現有3個特征:
1)慢性過程,少則幾年,多則10余年或更長。
2)周期性,病程中常出現發(fā)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
3)節(jié)律性,疼痛表現為餐后痛,餐后半小時疼痛開始,至下一次餐前消失,周而復始。
胃潰瘍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痛;伴或不伴嘔吐、惡心、反酸、噯氣等癥狀。但也有不少病人以胃潰瘍的各種并發(fā)癥如穿孔、出血、幽門梗阻而為首發(fā)癥狀。
上腹部隱痛不適:胃潰瘍的疼痛是一種內臟性質的疼痛,體表定位不確切,同時疼痛多不劇烈,可以忍受,表現為燒灼樣痛,隱痛不適等。賁門附近的潰瘍還可表現為胸骨后燒灼感和左胸部疼痛。
當潰瘍發(fā)生穿透,表現為疼痛程度加重,向背部放射或背痛,同時有夜間痛等表現,當疼痛性質和節(jié)律性發(fā)生改變時,還應警惕惡變的可能。
惡心、嘔吐:無幽門梗阻而發(fā)生嘔吐多提示潰瘍處于活動期,嘔吐為間歇性。頻繁嘔吐多提示幽門梗阻。
反酸、噯氣、腹瀉:反酸亦提示潰瘍可能處于活動期。
三、西藥治療
主要包括:抗酸藥、受體阻斷劑、黏膜保護劑及抗幽門螺桿菌抗生素4大類。
1)抗酸藥
主要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以及許多復方制劑如胃得樂、胃必治、樂得胃等,能中和胃酸。
3)黏膜保護劑
前列腺素類:促進胃黏液分泌,抑制胃酸的分泌。6周潰瘍治愈率是80%。它還能有效地預防應激性潰瘍及出血。包括——米索前列醇:200mg/次,4次/天;恩前列素:35mg/次,4次/天;阿巴前列素:100mg/次,4次/天。
表面制劑:包括——硫糖鋁:是硫酸化蔗糖的堿性鋁鹽,用法是:1g/次,4次/天。
4)抗幽門螺桿菌類藥
鉍劑:膠態(tài)果膠鉍。
阿莫西林
甲硝唑:200~500mg/次,3次/天。
五、聯合用藥
1)甲硝唑+阿莫西林膠囊(殺滅幽門螺桿菌)+奧美拉唑膠囊(抑制胃酸分泌)+膠體果膠鉍(隔離胃酸,修復消化道粘膜)
2)奧美拉唑膠囊(抑制胃酸分泌)+甲硝唑+阿莫西林膠囊(殺滅幽門螺桿菌)
3)克拉霉素膠囊+甲硝唑+胃得樂(中和胃酸)
4)胃得樂(中和胃酸)+甲硝唑+阿莫西林膠囊(殺滅幽門螺桿菌)
六、調理方式
1)生活要有規(guī)律,避免過勞或睡眠不足,對急性發(fā)作者,應臥床休息。
2)宜進少渣、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食物,忌食堅硬、油煎類、辛辣、生冷食物,忌油及濃茶,少食多餐,胃脹者少食牛奶及豆制品。
3)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寒冷常誘發(fā)疼痛。
4)忌煙,長期吸煙會促使胃潰瘍發(fā)生或加重。
5)克服不良情緒,保持樂觀。
(本文僅供專業(yè)人士參考)
這是一個特別罕見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時...
雙手皮膚干燥、老化,接觸水后皮膚變白、脫皮,水干后...
來源:村醫(yī)導刊 □湖南省衛(wèi)生計生委基層衛(wèi)生處 王...
5月8日,發(fā)表在Cell子刊《Cell ...